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党建引领>>军工史话

推着独轮车起步的功勋地质队

发布时间:2022-03-01 07:43:31|栏目:军工史话 |浏览次数: 194
推着独轮车起步的功勋地质队
李久涵  谢兰华
        公元1991年7月的一天,一个平淡的日子,对核工业华东地勘局二六二大队来说,却是需要大写的日子。
        这一天,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铀矿储量委员会的办公室里,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很快推出了全国几十个铀矿地质队角逐的名次:华东地勘局二六二大队夺魁,摘取了提交铀储量全国第一的桂冠。
        就是这只队伍,30多年来,在江西这块红色土地上,为发展原子能工业,先后探明各类铀矿床27个,其中大型矿田1个,中型矿床4个。
        为了表彰二六二大队建树的功绩,1992年1月8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授予他们“核工业功勋地质队”的光荣称号。
推着独轮车起步
        二六二大队是推着独轮车起步的。
        刚刚从苦难中站立起来的年轻共和国,要恢复经济,要大规模建设,要巩固国防,太需要矿产了,特别是铜、铁、钨、煤、铀。就这在时,一支肩负特殊使命的地质队伍—三0九队下属的一个小队,从湖南挥师东进,进驻赣东北深山中的一个叫坑口的地方。
这是1956年9月末。这个小队东进之前,兄弟队通过航测,已在这片地区发现高强度异常,经地面检查,伽马反映强度也非常高。三0九队决定将这个小队扩建为十三分队(华东地勘局二六二大队前身),对该地区进行揭露、勘探。
        一切都在争分夺秒地进行着。一群群山地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还有成建制从各地调来的钻探人马,迅速汇集到上饶枫头岭车站后,顾不上歇口气,又马不停蹄地向西挺进。他们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挑着担子,所运送的东西,从仪器设备到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人流中,那不同地方的口音,各式各样的穿着打扮,特别是还夹杂着几个高鼻子、卷头发的洋人,引来无数村民追赶着看新鲜。
        人流随着独轮车向前涌动。
        “坑口到了!”有人喊叫。
        火红的晚霞冲洗着这片蛮荒之地,特殊年代的荒凉叠加着特殊年代的繁荣。
        原子能工业的前潮,冲开了革命老区赣东北的大门。
        坑口异常的揭露、追索,比航测时预测的还好。消息传到了长沙,传到了北京。
        三0九队队长康日新进京作了汇报,带回了中央有关部委的指示。中共上饶地委、专员公署同时接到了省委、省政府的电报:要组织各级各部门,像当年支援革命战争那样支援铀矿地质工作……
        1956年10月22日,在20号工地的山头上,热闹非凡。1号钻机就要开钻了,四邻八乡的村民们,要亲眼看看那长长的坚硬钢管,是如何伸向大山深处的。
        队长王毅,30来岁,上穿褪色的绿军装,下穿斜纹马裤。他精神抖擞,气派十足,站在黑蚂蚁乱窜的土坡上为二六二大队第一钻开动员会。他打着强有力的手势:“不论东北来的,中南来的,不论是工人还是干部,我们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从这里拿出日思夜盼的矿来!……”
        探矿序幕刚刚拉开时,缺水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水是钻机的血液,是钻机的命脉。钻杆一转动,就需要水、水、水!在广丰二工区的5号钻机开钻后,机台同样离水源远,也常常闹水荒。水,困扰着各位机长和每个工人,也困扰着队长王毅!
        王毅一咬牙:“钻机一刻不能停,不惜一切代价供水!”二工区以硐探槽探为主,钻机当时只上了一台。工人大多数是从云南川东地质队、湖南锡矿山和东北煤矿来的生产骨干。看着工地上有这么雄厚的实力,队领导又有这样大的决心,家属们也感动了。杨梅英挨家逐棚作动员,果然把职工的妻子、孩子、老爹、老娘全动员上了。这支紧跟职工队伍的家属队伍,挑桶的,端盆的,从山脚到山顶,布下一字长蛇阵。尤其在夜晚,松明火把,那壮观景象,比正月十五耍龙灯还热闹。
        创业艰难百战多。矿口坑床从组队上马,到全面开展勘探,前后不过三个月,二六二大队从推着独轮车起步,很快发展到有两个工区、6个职能科室,有400名职工的县团级建制的县团级地质找矿队伍。
        找矿工作由点到面,迅速展开。1957年5月,坑口矿床中部及东部均见到20多米厚的铀矿层。为尽快落实储量,大队集中了9台钻机以80×80米的网距,加密进行勘探。到这年年底,全部控制了坑口矿床的储量。
        作为中国首批铀矿床,从发现到探明,前后只用了1年零3个月的时间,这是二六二大队的一个壮举。特别是该矿床矿体集中,埋藏浅,适合露天开采,这对急需铀矿资源的国家来说,意义多么重大啊!
        储量报告送到了北京。1958年5月,当时任党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亲自批准建立了赣东北铀矿采冶联合企业。这是我国第一批建设的3个铀矿山之一。
问鼎相山
         创业者的脚步时刻不会停歇。二六二大队还来不及等到联合企业诞生所举行的奠基典礼,便奉命挥师向赣中的相山挺进。
        相山,位于乐安、崇仁之间的大山区,从坑口到这里的全程280多公里,甭说那成百上千吨勘探设备器材,全队人马吃的、喝的、住的、睡的,就让王毅一般人操透了心。
        二机部部长宋任穷从北京赶来了。他召集中层以上党员干部,传达中央领导和部党组的指示。王毅、樊国平在老祠堂主持召开的党委扩大会,整整开了两天两夜。确立的新战略是:随着队伍和找矿区域的扩大,以勘探为主的大军必须加强地质普查,建立自己的普查队伍,实现地质找矿的新突破。
        不久,从安徽队、华东六0八队五队各调入一批普查力量,组建起第二、第三普查小队,目标放在相山……
        为了加强外围工作,同时还组建了两个轻型揭露队。大队驻地设在湖溪。这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沸腾了。山下热闹,成了新的世界。但大山依旧是大山。不过,这里的山,正是以其大、以其高,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以中央苏区的北门户,震撼着全世界,给大山留下过光辉的一页。
        今天,这里又有了新的辉煌。继在湖港、居隆庵、石洞等矿带发现后,邹家山、东堆、牛脑上、石嘴下、河元背都频频传来捷报,仅普查一小队进入的招携、罗山,就发现260多处矿化点,46条异常带……
        数千人的筑路大军开进杏坊、湖溪、开山炸石,爆声震天。山口,冒出了许许多多的绿色帐篷,钻机,大吊车,发电机,各种钢铁庞然大物塞满了进山路口的空间。
        队伍重新调整,重新集结。11台钻机,耸立在相山的湖港、邹家山、居隆庵、东山、石洞、书堂等矿点上。
        河元背的第一个竖井在大山深部掘进。现代化的先进技术设备同原始的手工劳动在这里交汇着进行。
        康玉发的一号机在横峰打完最后一个钻孔被搬到邹家山。
        王毅平时不发火,火爆脾气上来了可不了得。这几天他正在为邹家山勘探成果不好而着急。今天正好碰到地质科副科长王从周从山上下来,望着浑身沾满泥浆的王从周,王毅本想说几句体贴的话,可话到嘴边又变了词:“山上情况怎么样?”
“还是不太妙。邹家山的东区地表露头很好,可接连打了几个孔,见矿都不理想。工区主任提出到底该不该继续在那里干下去。”
        王毅一听,几乎要同王科长吵起来:“是上,是下,工区主任说的能算数?!你不要问他,也不要问我。”
        “那……”王科长本想征求他的意见。
        “要问你自己,你手下那么多人,南大的,北地的,长地的,你要找他们。“
        王科长正大两只眼睛不说话了。他知道王队长一贯对职工很关心,但对工作要求非常严格。
        王毅见他不说话,反而软了下来,一把拽着王科长:“算了,是上是下,我们先不争。你去把技术上的头头脑脑全喊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会议当晚在一个帐蓬里召开。极为紧张也极为严肃,人人都知道这个会对这个队伍的整体意味着什么。争论进入到最关键的时刻,技术员朱惠中接住了王科长的话:“我同意王科长的意见。从西部、北部矿带的见矿情况看,东部矿带深部有探矿隐伏构造,应当坚持探索。有没有现在结论为时过早,只有通过工作,才能最后证实。”
        王从周、朱惠中等的战略构思被大家接受了。后来果然出现了奇迹,接连在各个钻孔见了又厚又富的矿体。这个奇迹,验证了邹家山3号断裂旁侧“舌状”灰色带中的富矿体,发现了4号,进而得出了“好矿主要产于两种不同岩性接触面变陡部位”的规律,使邹家山矿床远景迅速扩大。
        在邹家山两翼和外围取得了决定胜利后,大家迅速调集兵力向东部的云际矿床打歼灭战。
        寻找“盲矿体”的范围迅速扩大、延伸……
        世间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发现含有偶然,又扭结着必然。王从周、朱惠中当时捕捉住那个近乎偶然又被忽略的地质现象,初步剖析了邹家山“构造控矿”的现象,并由此解开了该地区大面积与微花岗斑岩构造控造有关的地质规律。
特殊年代的苦和难
        二六二职工不论走到哪里安营扎寨,荒凉都陪伴着他们,每当他们移向新点时,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却是繁荣。
        我们的原子弹上天了,我们的氢弹爆炸了,我们的核潜艇下水了……,中国核工业的每一步前进,无不凝聚着铀矿勘查职工的心血。
        人人都知道中国有个“三年困难”的特殊年代。这对于担负着历史赋予过重负荷的二六二大队职工来说,是一个更为严峻的考验。
        职工的粮食定量减少,缺少油水。人常说,粮不够瓜菜凑,然而在困难的时候,瓜菜同样紧缺。但二六二大队的职工没有叹息,没有消沉。他们知道,日子再苦,事业不能集。他们响应大队党委提出的“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号召,一连上山刨葛根、挖野菜,采橡子做代食品,一边怀着六成饱的肚子,顽强的拚搏着。尽管不少人得了浮肿病,夜盲症,贫血病,但遇到突击性的劳动或处理钻机事故,大家照样几天几夜不下山。队长王毅曾在一次施工中摔坏过腿,加上日夜操劳,营养又跟不上,他的腿肿得象木桶一样。地方政府按规定每月照顾他的面粉、肉、没,他一点不沾,都让管理员送给医院的病号,他自己则和大家一样吃野菜,喝稀饭。
        艰苦的岁月压不垮艰苦创业的人。二六二大队干部工人团结一心,共度难关,终于挺了过来。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开辟了一个新天地。邹家山告捷后,矿冶筹备处的车队,就从新修的公路上烟尘滚滚开进来。望着这一切,职工们感到欣慰,更感到自豪。
        大规模的勘探已进入预期的尾声。储量报告的编写不亚于勘探会战的大战役。1965年秋,储量计算报告编写工作紧张地进行。大队地质科里的灯光彻夜透明。那时,没有今天的高灵敏电脑,一切都得靠算盘,靠蜡纸,靠打字机,靠油印……报告几十份,图纸上百张,每一个数字都要经过几道测算,核算时还得再经过两次、三次。
        还没等这年的第一场雪下来,在灯光里,在麻木了的疲劳和复苏了的智慧里,蕴涵着二六二大队职工艰苦奋斗、严谨求实的几十万字工业储量报告,又一次诞生在极其简陋的土屋里。
背水战桃山
        正当铀矿开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相山地区时,二六二大队这支功勋卓著的队伍,又扬起一路灰尘,来到赣南、宁都的桃山,开始了新的更大的探索…
        天地廖廓,一支未完的乐章,一代接一代。
        1970年早春3月,乍暖还寒。二六二大队决策者们此时陷入了苦苦的思索。桃源地区异常点多,多数连不成;地表反映好,深部又往往消失,而且品位低。这些现象是认识桃源地质本来面目的难点,它带给人们不同的认识。大队领导又一次面临着重大抉择。
二六二大队职工决心背水一战!他们选择了成矿条件较好的大府上矿点展开重点探索。地质组长颜裕民等技术人员,逐步查明桃山岩体内部北东向“多字”形断裂构造是赋矿的主要场所,其次级构造是控矿的主要因素,红色蚀变是矿化的主要标志。以此规律指导大府上、坪上和大布矿点的扩大,几乎孔孔见矿,形势喜人。可是,深部揭露却扑了空。地质技术人员把成百上千箱的岩芯翻了出来,逐节核查,通过浅孔见矿部位及其产状与深孔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终于找到了矿体的产状与颁布规律。按照总结的,颜裕民和他的伙伴们精心设计,将名孔方位由原来的的1500为00,结果深孔揭露见到了好矿。
        1970年6月至1982年12月,他们以桃山断裂中段的大布为中心,部署了4个钻探工区,1个机掘工区,3个普查小队,开动17个钻机,职工千余人,前后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勘探会战。
        桃山会战,十里战区一片沸腾。九号机机长、总工劳模刘长根是个“铁人式”的机长,一次钻机灌水泥,搅拌机突然坏了,眼看速水泥要凝固,他毫不犹豫地跳进齐腰深的水泥池中,用手和身体搅拌。钻孔顺利灌好了,可刘长根却变成了“水泥柱子”。他带领的一台钻机,刷新了华东地勘局小口径芯钻探月进尺最高记录,成为威震桃山的钻机机长。测量女工程师马敢英也是一个女强人。她25岁结婚,怀孕8个月不在山上跑测线、钻坑道。坑道窄小,进去要勾着腰,她弯不下腰,只有半蹲着走,直到临产才被人送到医院。孩子生下了,那么瘦小,她从来没有哭过,这回却哭了,感到难为了孩子。
        艰难的拼搏,熬出烈火真金;众多个刘长根、马敢英式的有功之臣,撑起了二六二大队的脊梁。1981年4月,二机部部长刘伟来队时称赞道“二队是个老队伍,好队伍,能打硬仗的队伍。是在原子能事业上作出重大贡献的队伍……
桃山,终于被二六二大队揭去了神秘的面纱,露出了我国目前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的容颜。
茅排苦斗
        历史以它固有的步伐走进了1985年。改革开放把核工业推向了第二次创业的征途,二六二大队又面临着一场新的严峻的考验,由重点保的单位变成了调整对象。
        不回避困难,不惧怕挑战!二六二职工能力地面对未来,从阵痛中奋起,从封闭中冲出,在国家地勘费锐减后,大队领导毅然带领广大职工,去寻找国家最需要的黄金!
        从长期找铀一下子改为找金,困难接踵而来:无经验,少技术,缺资料,他们经过踏勘选定的茅排工区,山高路陆上,偏僻闭塞。有什么办法呢?扩矿有规律可循,但无条件可讲。成矿的有利地可能因你有困难而移东挪西。
        二六二大队不愧是一到勇往直前的队伍。进山无路,他们就一锄一铲地挖,硬是开出了一条十多公里的山路。钻机上山时没有运输工具,他们就人拉肩扛一步一爬拖拖上,电缆、水管也全靠人力一根一节地铺架上去,工作区灌木丛生,蚊虫 虐,不少职工被山虫、土蜂叮咬,脖子钟的歪几天,但大家仍然坚守岗位。
        施工的艰辛,职工们无所畏惧。令人头疼的是,开展找金后,生产、生活经费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缺口。第一年,职工们没有一分钱的资金,连防暑降温费也是拖到冬天才发,有时甚至连发工资都困难。对此,他们不怨天尤人,他们懂得,第二次创业与第一次创业一样,大家都应吃点苦。1989年春节过后,由于地费用缺口大,开工遇到困难。坐等拨款势必影响工期,怎么办?职工们表示,只要找金工作能顺利进行,我们苦点累点,日子过得紧点民,心甘情愿。一分分的同志首先发出集资的倡议,全队职工各级响应,你30,我50,集资13万余元,保证了探矿工程的正常进行。
        在集资问题上,职工们表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他们为了黄金开发事业奉献的并不仅仅在“钱”上。他们生活在深山里,渴望得到美好的享受,生活的欢乐。遗憾的是,他们没有享受快乐的条件。一年到头,连一场电影、录象都看不到,更不要说逛公园,进舞厅。对此,他们默认了。这里的人们对个生活从不讲究,但干起活来却毫不含糊。就说送料吧,驻地距工地较远,空手上下山都要走两个小时,照理说该配几个送料工。但大家懂得,增加人就要增加国家的支出,就坚持自己带料上山,他们说,天天这样,也习惯了。
        二六二大队职工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先后找到岩金矿床(点)8个,控制详查储量13.8吨。江西省专家到茅排考察后感叹地说:“能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用这么短的时间找到这么好的金矿,不容易,不简单啊!这是华财褶皱系找金的重大突破。”
        岁月如流,来去匆匆。30多年来,二六二大队曾经四改队名,五易基地,所到之处一路雄风,所向披靡,前前后后为共和国提交27个铀矿床,仅桃山会战,用钢铁在坚硬的岩体打下的钻硐探总进尺就相当于钻透了154座珠穆朗玛峰;近代明的各类铀矿床中,有我国第一个残积型铀矿床,有一个大型铀矿田。提交的铀矿床有5个已被开采利用,提交的各项科研成果173项,其中有12项获国家、省、部级奖。
        这一切,宛如一座无字的丰碑镌刻在大山深处,构成了二六二大队全体职工以自己全部的深情和爱恋为社国的核工业地质发展所谱写的激越、高亢的乐章!
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文化联合会
电话:0731-88886666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叠山路511号 备案号:赣ICP备2020014980号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