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细云在省国防科工文联二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11-05
在省国防科工文联二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汪细云
(2022年11月2日)
同志们:
金秋时节,岁月静好;庐陵大地,万山红遍。今天,我们齐聚吉安,隆重召开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文化联合会第二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受贵平厅长委托,我谨代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防科工办),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会议的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国防科技工业文化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江西是人民军工发祥地,军工精神始铸于此。长期以来,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高度重视军工文化建设,军工文化在助推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了重要的柔性支撑作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防科工办)一直对军工文化建设极其重视,特别是贵平厅长,非常重视军工文化建设,对国防科工文联工作也是极其关注,最大限度的给予关心和支持。省工业文化社团还没有组建,省国防科工文联就已经开展活动许多年了,可以说干的比较早。但也干的比较好。这些年来,各方面的工作也非常出色,特别在引领全行业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弘扬军工精神,树立“国家利益至上”军工核心价值观,推进企业军工文化建设,以及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当好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建设军工强省主力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发挥的作用值得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防科工文联是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各企事业单位自愿联合的群众性文化团体,承担着团结、组织、引领全行业按照习总书记要求和党中央部署,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为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提供强有力动力支撑的重任,希望国防科工文联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地发挥作用,取得更好的成绩。
省工信厅(省国防科工办)二级巡视员汪细云讲话 朱学凤摄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听党话跟党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入学习领悟,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入学习领悟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要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深入学习领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更加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深入学习领悟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深入学习领悟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要深入学习领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三新一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落实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部署,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推动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
二、主动融入大工业文化,树标杆做示范,弘扬工业精神推动江西由新兴工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强省再跨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是中国人民凝精聚气的根基和力量;中华文化走出去,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搭建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桥梁,用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服务世界共同发展。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两办”名义联合发文,提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明确了到2025年的总体目标,那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全省、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更大贡献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为引导实施工程,中宣部还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
工业文化是文化的重要分支和有机组成。国家对推动工业文化发展同样高度重视。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文物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也明确了到2025年的主要目标,那就是工业文化支撑体系基本完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进一步深入,工业文化新载体更为丰富,初步形成分级分类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体系和分行业分区域的工业博物馆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工业文化特色的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路线,建立一批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传承弘扬工业精神;推动工业文化在服务全民爱国主义教育,满足并引领人民群众文化需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形成工业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八部门提出的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大力弘扬中国工业精神,更好发挥工业文化在推进制造强省和网络强省建设中的柔性支撑作用,今年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和省国资委共同研究制定了《江西省贯彻〈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围绕“特色基地、特色项目、特色人才”,实施工业文化发掘弘扬传播工程、工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工业文化载体项目建设工程、工业遗产保护活化利用工程、工业文化发展要素保障工程等五项工程,建设10个工业文化研学基地(创意园区),培育20个工业遗产活化利用重点项目,建成10家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企业)博物馆;培育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省工业文化发展支撑体系基本完善,工业文化新载体新业态更加丰富,工业产品的文化元素充分展现,“江西制造”的品质内涵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工业文化分级分类储备利用体系初步形成。
今年8月召开的2022年江西全省工业强省大会正式发布,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省上下的奋力拼搏下,江西工业主要指标不断突破进位,重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已昂首迈入新兴工业大省行列。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江西最突出的展现就是,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在这一历史性跨越进程中,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发扬人民军工精神,作出积极的贡献。军工在我省工业中举足轻重,希望军工单位尤其是重点军工单位,为下一步江西从新兴工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强省再跨越,勇争先、树标杆、做示范。
三、充分展示军工特色,稳阵地创一流,加快发展军工文化助力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
军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军工发展的牢固根基和力量源泉。
一是要深入发掘,摸清军工文化基础资源底数。加强典籍整理编纂出版,深入研究阐释军工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开展军工文化理论研究,协调校企共同推动军工文化学科体系建设,打造军工文化精品课程,建立高水平智库开展军工文化理论研究,注入工业元素,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兴国官田兵工文化、洪都航空文化等研学旅游目的地建设。探索建立军工文化基础资源库。组织军工文化资源调查,梳理和挖掘军工旅游、军工遗产、军工精神及专业人才等资源,建立多品品类军工文化基础资源库,推动资源保护和开放共享。
二是要大力宣传,组织开展军工文化实训实践。依托江西军工发展史中蕴藏的丰富文化,从军工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鼓励创作弘扬军工文化的各类文艺作品,推动文化节、艺术节、论坛、博览会等文化活动注入军工元素,积极推动军工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贯穿国民教育和国防教育始终。充分利用文字史料、影像图片、历史器物等载体物项,举办军工文化主题展览,展示军工成就、宣传军工典型、弘扬军工精神,讲好江西军工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企业文化的精彩故事。融通多媒体资源,主动设置议题,创新表达方式,注重转化利用,加大传播力度,增强传播效果,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组织军工优秀企业家、优秀高技能人才等进讲堂,传播弘扬优秀军工文化。推动建设军工文化研学基地,利用军工遗存、军工展馆等设施开展军工文化研学和军工科普教育。帮助具备条件的军工文化研学基地(创意园区),申报全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三是要培育载体,做好军工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大投入力度,运用现代科技力量,提高保护传承水平,在活化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军工遗产。抢抓重点军工单位调迁机遇,推动有关地方探索多种模式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征的军工(军工遗产)博物馆和军工历史名人纪念馆。依托军工底蕴,配合主管部门开展军工遗产普查调查,找寻军工遗产,探索建立军工遗产项目库建设,用军工遗产这样的红色工业遗产擦亮“中国军工摇篮”,使军工精神深入人心。要坚决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和发展”要求。指导帮助军工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建设特色鲜明的企业军工展馆,聚焦军工文化体验,培育军工特色的工业旅游项目和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具备条件时申报省级、国家级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省级、国家级的工业遗产旅游基地。融通多媒体资源,主动设置议题,创新表达方式,注重转化利用,加大传播力度,增强传播效果,大力彰显中华文化和军工文化魅力。
四是有情服务,发挥好联合会“第一等”的功能作用。各会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围绕中心任务,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军工文化引领、教育、规范的作用。联合会要与时俱进,紧密跟踪国家新形势,快速响应企业新需求,充分发挥社团新作用,履行好职责,组织好活动,服务好会员。比如:现在“参军”的民口企业队伍不断壮大,但许多企业“参军”了,不知道军工的发展沿革,也不知道“参军”的由来;许多企业取得了一些军工资格资质,却不知道国家为什么设立这些资格资质“门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必然会影响企业参与国防军工的广度和深度。我认为,“参军”企业是需要也想得到这方面的知识普及的。再比如在工业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为从今年开始我省开展工业设计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这是加强工业设计人才建设,打通工业设计人才职业上升通道的重大举措。工业设计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是一项以前没有的全新工作,在全国目前也只有五个省开展。联合会可争取会同“参军”企业所在工信部门共同推荐申报,这样既可提高自身影响力,也增强“参军”企业入会的吸引力。
国防科工文联是全行业军工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国防科技工业管理机关联系基层单位和群众的桥梁纽带。希望联合会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发挥好政治引领、组织协调、桥梁纽带、资源平台的作用,用军工精神固本铸魂,凝聚力量,用军工文化推进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凝聚奋进能量,当好助力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也希望联合会严格要求,规范管理,努力把省国防科工文联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社团组织,不断把我省国防科技工业文化建设推向前进。
大会会场 朱学凤摄
同志们!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吹响了奋进的号角,激励着我们踏步新征程、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汇聚起凝心聚力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磅礴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