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信箱投稿>>箐华文苑

寻 梦 南 泥 湾

发布时间:2023-12-01 10:32:45|栏目:箐华文苑 |浏览次数: 164

熊  敏

 魂牵梦绕的南泥湾,我终于来了!

        初冬的一个早晨,我们——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文联一行14人顶着凛冽的寒风,向着南泥湾进发。肃立在毛主席手书“南泥湾”三个大字的巨大石碑前,我代表大家、代表了359旅老战士文彩俚爷爷的后人敬献了由黄菊花和满天星组成的鲜花。伫立石碑前,我不禁思绪万千。

图片1.png

微信图片_20231129154507.jpg

      想来南泥湾看看的心愿,最早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我爱人的爷爷文彩俚是当年359旅的一名老战士。记得1996年春节,全家人为他老人家祝贺90大寿、为奶奶祝贺80大寿的家宴上,爷爷对周围人的敬酒只是点点头,而唯独和他贴心贴肺的大女儿指挥大家高唱一曲南泥湾时,老人家激动的和大家一起唱了起来,干涸的眼眶似乎有了晶莹的泪珠。爷爷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从歌声中、从表情上我们都能感悟到:他是在表达一种怀念,一种向往。没想到几个月后,老人家追寻着长眠于南泥湾的战友们而去了。于是,想替爷爷还这个愿,去一趟南泥湾,就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愿望。我这是第三次到延安。前面两次由于各种原因,都未能实现南泥湾的寻梦之旅。这一次,由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文联组织的不忘初心,踏着领袖足迹砥砺前行”研学培训,主要活动在延安。作为会长的我,竟然利用了一点小小的权利,提议这回无论如何要去一趟南泥湾。去寻我多年的梦,还一个20多年的愿。

        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在爷爷戎马一生的战斗和工作中,他为什么对南泥湾情有独钟?因为这里有他太多的记忆。

        爷爷文彩俚,出生于井冈山下永新的一个小山村里。1932年,他参加红军,跟随着王震将军,转战南北。参加了举世闻名二万五千里长征,来到了延安。随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一声令下,由王震将军率领的359旅11000多人,开进了一个叫烂泥湾的地方。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生产运动。我曾经在1985年整党中,为爷爷填写党员登记表时询问过当时的状况。他说,他当时担任了359旅经济副官。除了做好旅长交代的工作以外,也有开荒的任务,也要和战士们一起,开荒种地,养猪养羊。虽然说,农民出身的爷爷种地是把好手,但是他老人家告诉我们, 烂泥湾的地,荒草丛生,荆棘遍布,乱石成堆,野兽出没。当时,一天能开出一小块地就十分不容易,如果整出一亩地,那就是开荒能手;如果整出两亩地,那就是劳动模范;如果整出三亩地,那就是劳动英雄。当时有一位叫郝树才的排长,创造了一天开荒四亩二分三的记录。大家称他为“气死牛”,边区政府授予他“特等劳动英雄”称号,受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接见。爷爷说,一首《南泥湾》的歌把这里唱成是“陕北的好江南”,其实, 把一个烂泥湾建设成了一个陕北的好江南,我们359旅是付出了十分惨痛的代价的。我们开进去的时候11000多人。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战友们就有1000多人,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别说吃饱饭了,就是喝水都成了大问题。这里要啥没啥,大家都是在荒地里逮着啥吃啥,每天早出晚归十几个小时开荒的强体力劳动,导致很多战士饿着肚子去开荒,最后活活累死或病死。

        我问过爷爷,那是一种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你们呢?爷爷说,我们都是穷苦人出身。其实在这个时候,苦和死都不算什么了。他回想起当年在永新担任乡苏维埃主席的时候,红军开始转移之际,他带领了42位青壮年参加了红军。结果解放以后,只有两位活了下来,看到了胜利。其余的大多数都牺牲了。还有的失散了,有的负伤了,失踪了等等。真正回到家乡的包括爷爷在内只有两个人。老人家说到这些,情不自禁潸然泪下。他们有的没有倒在长征的路上,却倒在了南泥湾。爷爷深情地说,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他们。

        爷爷虽然没有嘱托过我们后人谁去南泥湾,但是从爷爷那唱着《南泥湾》的眼神中,却让我觉得确实要去一趟南泥湾。由于工作和各方面的原因,一直很难成行。在他老人家去世十年后的2006年10月,西北工业大学的朋友们带着我们去延安参观学习。我终于踏上第一次去延安、去南泥湾的路程。但是那时全国到处都在修路,延安也不例外。就在我们要拐弯去南泥湾的时候,却看见了路边的一个告示,由于正在修建去南泥湾的公路,道路封闭了。这次,虽然没有去成南泥湾,但是同行的朋友们告诉我们,南泥湾革命旧址在当年5月,已经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修的高标准公路就是这次大规模整修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次没去成南泥湾。心里虽然留下了遗憾。但是我心中期盼着,只要南泥湾建设好了,公路修好了,机会一定还是会有的。                      第二次去延安是2013年的3月。我带领厂里的4位同志,去西飞进行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工作的调研。好客的西安同事,听说我们中间大部分人没去过延安,就安排了一辆车,让我们踏上了延安之旅。一路上,我想这次去延安,终于可以到日思夜想的南泥湾了。甚至想到了南泥湾一定要献个花篮,写什么词都想好了。就写:伟大的南泥湾精神永垂不朽,落款是359旅老战士文彩俚后人敬献。既代表了爷爷,也表达了大家的敬意,多好!但是,真是应了那句话: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我们结束了延安市里的参观学习,准备去南泥湾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位领导同志的电话。要求我第二天到北京参加一个巡视组的工作会议。还说很对不起,这是临时决定的。今天晚上你必须从西安飞到北京。明天上午,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将会参加会议提要求。我当时感到十分无奈,算算时间,无论如何必须在下午四、五点钟赶到西安咸阳机场才能搭乘六、七点钟的航班去北京。这一次又与南泥湾擦肩而过了。到南泥湾还愿,对于我来说真的像似个梦一样。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终于等来了这次省国防科技工业文联组织的延安之行。11月9日清晨,我们为了去南泥湾,把出发的时间提前了一个小时。尽管气温在零下2度,但大家的心情还是比较激动。中巴车上播放着《南泥湾》那熟悉的旋律,汽车在山间公路上飞快的行驶。带领我们学习的赵老师为我们讲起了南泥湾的故事。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范围包括延安、延长、甘泉、富县等县各一部分。方圆百里,沟壑纵横,山峦重叠,三条大川组成一个“丫”字型,西边叫南蟠龙川,南边叫九龙泉川,东边叫南阳府川,三川交汇处叫阳湾。当我们感到地势豁然开阔时,赵老师告诉我们南泥湾就要到了。汽车在横跨马路的稻香门前停下了。在初冬的阳光照耀下,金灿灿的稻香门显得生气勃勃,那垂下的饱满稻穗,预示着累累的硕果在迎接四面八方来南泥湾的人们。而毛主席手书“南泥湾”三个大字的巨石,就像一座巍峨的纪念碑一样,在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大家心心念念的南泥湾!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巨石前献上了鲜花。卡片上真就写着:伟大的南泥湾精神永垂不朽!八路军359旅老战士文彩俚后人敬献。省国防科技工业文联常务副会长杨章跃同志带领大家三鞠躬致以敬意。

        在南泥湾参观学习考察中,359旅革命战士战天斗地,感天动地的故事,无时不刻在激励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当我们来到党徽广场的时候,被眼前的巨型党徽所震撼。据说这是全国最大的党徽。它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南泥湾精神永放光芒。我们在南泥湾流连忘返。一处处革命遗址,一片片庄稼地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南泥湾艰苦卓绝的大生产运动;更加了解了359旅作为八路军主力部队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力量。

图片3.png

       图片4.png

         1939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府加紧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遇到极大的困难,连生存都异常危急,毛主席发出了提问:饿死了,解散了,还是自己动手呢?面对这种紧迫形势,怎么办?毛主席代表全党用自己的题词给出了答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就有了王震将军率领359旅高喊着“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 浩浩荡荡开赴烂泥湾,实行军垦屯田的悲壮之举。

图片5.png

        图片6.png

        359旅不愧是一支英雄的部队。1941年春开始在南泥湾开荒种地。1942年生产自给率就达到61.55%;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100%;1944年,359旅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一万石。他们靠一把镢头一支枪,把一个昔日荒无人烟,杂草丛生的“烂泥湾”变成了稻田翻绿浪,窑洞满山岗的陕北好江南,为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把把老镢头,刨出的不仅仅是土地和粮食,更重要的是高昂士气,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豪情和一心为民、不求回报的公仆本色。烽火岁月中铸就的南泥湾精神,深刻诠释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民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如今的南泥湾,不仅山青水绿、良田满地,更是鲜花满川、绿树满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这里落地生根,“陕北好江南”驶入发展快车道。南泥湾越来越绿、越来越美了。离开南泥湾的时候,我心中默默地告诉爷爷:今天我来到了南泥湾,了了多年的一个心愿。作为您的后人,虽然我们这一代人大多已经退休了,但是,我们一定会教育子子孙孙们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奋斗,去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2023年11月

 


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文化联合会
电话:0731-88886666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叠山路511号 备案号:赣ICP备2020014980号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