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做好江西三线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作浅议

发布时间:2021-08-24 06:49:36|栏目:理论研究 |浏览次数: 225
做好江西三线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作浅议
杨章跃
 
       “三线建设”是指自1964年起至1980年间,我国在中西部地区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对三线地区工业发展格局的形成,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体系的建立和一批工业城市的兴起,对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具有开创基业和鼎定大局的意义。其保留至今的众多工业遗存,具有历史、科学、社会和文化价值,不仅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我国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是人民军工发祥地,是传统军工大省,是国家重点布局的“小三线”建设省份之一。目前,在我省“三线建设”遗址遗迹众多,由于当时按照“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修建,大部分地处深山之中,偏远偏僻,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这些遗址遗迹现状堪忧,亟需采取措施,下大力气保护并有效利用。
       一、我省三线建设遗址遗迹现状
江西的小三线建设起步于1964年,以常规兵器和船舶为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统一部暑,1964—1965年间确定的全国第一批小三线建设项目202个,江西选项23个军工项目。围绕这23个军工项目,1965年7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又给江西下达了46个配套项目,总计69个,投资3. 6亿元。配套的46个项目中,工业17个(内含冶金3个、化工3个、机械5个、电力3个、煤碳1个、林木业1个、其他1个),交通20个,通讯9个。按照“靠山、分散、隐蔽”的三线建设方针,江西小三线选址和布局分为6大块:第一块,以万载、宜丰、新余、铜鼓县为中心,安排了以高射武器为重点的9个项目,还安排了钢管、专用设备、标准件、弹簧等4个搬迁项目。第二块,以吉安、永新、安福、泰和县为中心,安排了以步兵武器为重点的13个项目。第三块,以崇仁县为中心,安排了60、82迫击炮厂,60、82迫击炮弹厂,60、82迫击炮弹引信厂,手榴弹、地雷厂及木制件厂等5个项目。第四块,以德兴县、景德镇市为中心,安排了有色冶炼加工厂、磺胺、青霉素厂3个项目。第五块,以瑞昌县为中心,安排了中口径炮弹体厂、中口径炮弹装药厂、中口径炮弹引信厂3个项目。第六块,以瑞昌、九江、湖口、彭泽的150公里长江沿线为基础,安排了内河小艇项目。至1969年前后,江西小三线建设基本形成规模和较完整的体系,常规兵器产品和内河小舰艇源源开发生产制造出来。当时江西负责的军工建设项目占了全国地方项目的将近七分之一,生产出的武器装备可以武装20多个师,为巩固国防、遏制外敌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西小三线建设作为一个历史阶段已经过去。这段历史在江西地方军工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经过这段三线建设的光辉历程,首先,锻炼了江西人民乃至全国人民“不怕鬼”。中国人民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有胆略战胜外敌的非份图谋。其次,培育了军工人“艰苦创业、敢打敢拼,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爱国奉献、不怕牺牲”的宝贵精神并留下了这笔宝贵财富。建设者们踏破青山,淌过河沟;大地为床,苍穹当被;开山炸石,逢水架桥;饥肠漉漉,奋斗不止;汗水流淌,青春不惜。为的是“人家有的我们要有,人家没有的我们也要有”。最后,为江西的现代化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推进了江西的经济建设,促进江西基本形成了钢铁、交通、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电子、民爆、船舶、航天、航空、核能工业生产体系。
       近年来,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加强江西“三线建设”的研究和对三线遗址遗迹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些成绩。如省国防科工办专门成立了“江西三线建设研究课题组”,对江西“三线建设”资料进行了初步收集,编纂出版了反映江西军工发展历程的纪念文集《砺剑——江西军工的辉煌历程》,组织创作了以江西军工为背景的军工题材电视剧本《湍流的代号》,获得中国首届工业文学创作大赛电视剧本类二等奖。指导有关地方对三线遗址进行整理,重点抓了261大队“相山核地质科技文化园”建设并被授予“全国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抓了安福彭坊等“三线”军工旧址改造升级,安福县彭坊乡政府筹资在原9394厂遗址上建起了安福彭坊国防三线军工展览馆,崇仁县也在致力打造公溪军工特色小镇。但由于没有专门机构、专业人才参与,尤其是资料、资金缺乏,江西“三线建设”研究工作举步维艰。尤其是三线遗址遗迹缺乏有效保护,毁损严重,有些房舍产权不明晰,长期荒芜、无人管理,任由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江西作为当年重要的“小三线”建设重点区域,有着大量军工历史遗产、工业遗产,但由于各种原因,不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岁月的流逝中不断坍塌、泯灭和破坏,保护现状堪忧,而且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城市化的推进,不少遗址遗迹面临随时都有可能消失的境地。可以说,三线建设研究和三线遗址遗迹保护,已到了抢救性发掘、抢救性保护的地步。
       二、加强 “三线建设”研究和遗址遗迹保护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三线建设”是当时国家举全国之力重点进行的国防、工业和经济建设,出于国防保密需要,三线企业大都建在山区、乡村等隐蔽地区,风景秀丽,生态环境良好,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遗产在工程建设、建筑和规划等方面,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稀缺性价值。特别是“三线建设”孕育的伟大的“三线精神”,更是我们拥有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对于深化我们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拓展我们对于特定历史背景下我国工业布局调整以及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等问题的思考,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均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对于强化军民融合文化创新,弘扬三线军工文化,进行红色文化传承和特色文化旅游开发,都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文资源价值。
       对我省“三线建设”研究及遗址遗迹的保护利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开展广泛普查,摸清底数。我省是当年“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有丰富的“三线建设”史料,遗址遗迹遍布全省各地。建议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工信厅(国防科工办)、文物、文化、财政、旅游等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尽快对我省“三线建设”遗址遗迹进行一次全面摸排调查、登记整理,摸清我省“三线建设”的遗址遗迹的全部家底和真实现状。
       (二)建立相应机构,开展研究。“三线建设”不但累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并且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弥足珍贵的遗产资源。有必要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目前,国家专门成立了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重庆、四川、安徽等地也建立了相应的三线建设研究机构。建议省里成立由具体职能部门牵头的江西三线建设研究机构,配备专门人员,拨出专门经费,开展江西三线建设研究。
       (三)落实主体责任,切实保护。组织专家、学者对全省“三线建设”遗址遗迹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展评估,及时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遗迹申报不同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或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要明确“三线建设”遗址遗迹所在地政府主体责任,完善管理措施,将“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纳入当地文物事业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加强依法保护,对存在险情的“三线建设”遗产尽快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加强环境整治,不断改善保存状况。如有必要,可以建议出台有关法律法规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
       (四)结合文旅搞好开发,合理利用。一是规划建设“三线建设”博物馆,建议在安福、吉安、崇仁、九江、景德镇等三线企业较多的地区选址建设。二是结合文化旅游项目开发,选择风景秀丽、生态良好、具备旅游开发条件的地方,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方式,建设军工特色小镇,开发军工文化特色旅游。三是结合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当年“三线”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都比较齐全配套,厂区、生活区都有比较完整的布局,结合目前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实际,建议当地政府在布局移民新村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利用原来的“三线建设”生产生活区,这样既可以大量节省建设费用,同时也使“三线”遗址得到有效保护,形成具有文化特色景观的村庄,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五)挖掘“三线”精髓,讲好“三线”故事。当前,习主席提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全面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随着我军一批批新式武器装备亮相,以及央视播出《军工记忆》和《大三线》纪录片,唤醒了人们对当年“三线建设”火红岁月的记忆,激发起人们关注军工、热爱军工、支持军工的热情。建议充分挖掘和利用江西“三线建设”的丰富历史资源,支持鼓励进行“三线建设”文学创作和影视作品制作,传承“三线”精神,讲好“三线”故事,让“三线精神”深入人心,让人民军工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光耀后人。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原政策法规处处长)
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文化联合会
电话:0731-88886666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叠山路511号 备案号:赣ICP备2020014980号
网站声明